体面劳动不能仅靠企业“发慈悲”
体面劳动不能仅靠企业“发慈悲”
据媒体报道,在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4年的洗碗女工李红将客人留下的剩菜打包,打算带回家给正读大三的儿子补营养。酒店发现此事后以盗窃财物为由将其开除,称扔掉食物是正常耗材,员工不得带剩饭菜回家。
当“五星级酒店”与“洗碗工”这样的标签突兀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巨大的地位悬殊显得格外清晰,出于同情弱者的本能,众多网友对酒店大加鞭挞。
宁可倒掉食物也不允许员工再次回收利用,这样的规定看起来颇为不近人情,但放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现实背景中,这样的规定不难理解----无论是“地沟油”、“回炉奶”,还是“染色馒头”,哪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不是极端“节约”的典范?无论是出于保障顾客利益的考虑,还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酒店做出这样的规定本身并无不妥。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在替酒店开脱,实际上,酒店内部的管理缺陷也有很多----酒店自助餐为何普遍存在大量剩余饭菜,对于食客的铺张浪费,酒店是否尽到了告知劝诫的义务?当员工私自打包剩菜早已不是秘密的时候,酒店是否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一次违规就遭除名,这样的处罚未免过重。然而,这些真正属于酒店的责任在讨论中恰恰容易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对弱者的无限同情,以及对酒店的无穷声讨。
作为一个劳动者,李红微薄的收入令人同情;作为一个母亲,她寄希望于打包剩菜给儿子补营养的举动令人叹息。但是,这些问题却远非酒店所能解决。我们也许可以谴责酒店过于严苛的处罚,令李红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却无法解决她今后仍将继续面对的生存困境。我们也许可以呼吁一家用人单位更加人性化地对待员工,但却无法勒令所有用人单位都能超越现实制定出令人满意的福利待遇。从这种意义上看,李红之所以引起舆论强烈关注,是因为其代表着一个庞大的人群,为了卑微地生存,他们不惜放弃一切尊严,到头来却仍然难以逃脱被扫地出门的厄运。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要让劳动者更加体面地劳动、更加有尊严地生活,这份体面与尊严,显然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用人单位的大发慈悲、网开一面----这才是此次事件最发人深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