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资讯详情

云南省勤工俭学办法将出台

作者:夏日小悠 2014-10-29 10:06:42 202 来源: 前程无忧网
 

云南省勤工俭学办法将出台

                       

    日前,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举行。去年全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4亿元,资助人数达28.44万人。我省目前正积极准备出台《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去年全省勤工俭学收入3.4亿

  根据2013年全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统计,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3.4亿元; 接纳学生劳动实践人数达663.3万人次;用于资助贫困学生3013.08万元,资助人数达28.44万人;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14亿元;用于改善师生生活条件3170.95万元;其他方面支出1048.50万元。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表示,昆明、玉溪、德宏、怒江等州市每年由财政安排50-1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2012年,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勤工俭学管理办法》。我省目前正积极准备出台《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管理办法》。

  宋光兴说,全省勤工俭学工作发展还不太平衡,特别是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从最近三年全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的统计情况看,以生均销售收入和生均销售利润计算,昆明、楚雄、怒江、版纳、玉溪、普洱6个州市的勤工俭学基地平均收益位于全省前列。2013年,昆明生均销售收入达97.97元,生均销售利润达80.23元。

  打勤工俭学“擦边球”将被纠正

  宋光兴指出,部分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勤工俭学工作重视不够,勤工俭学管理机构不健全和管理制度缺失。

  “省政府安排了8000万资金用于开展勤工俭学工作,虽然不算多,但每个州市都划拨了一些,有的州市建成了一大批勤工俭学示范基地,而有的州市却几乎没有动静,仍然死水一潭,拨下去的资金被用到其他方面。”

   宋光兴还表示,有的学校勤工俭学用地很多,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种养殖规模小,种养殖技术含量低,产出少。有的勤工俭学基地,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勤工俭学的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较差,基地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对基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研究不够。假期中,许多学校放弃对基地的管理,效益出不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学生不能享受勤工俭学带来的成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将自己的勤工俭学用地租给第三方,由第三方进行种菜养猪,收获的蔬菜、产出的生猪等全部拿到市场销售,不能平价卖给学校食堂,学生没有得到任何实惠。“我们不鼓励学校以这种方式开展勤工俭学,也不能给予任何资金支持。” 宋光兴指出,今后,凡出现此种情况的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农村寄宿制学校就近拨地

  宋光兴要求,各州、市、县要打造一批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学校勤工俭学基地适合种什么、养什么,各地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季节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高勤工俭学的科技含量。

  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在技术引进、减免税费、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农村中小学要把勤工俭学的发展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措施并纳入考核管理。同时,要建立学校勤工俭学启动经费的补助机制。对长期保留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各地要按照小学不低于5亩、中学不低于10亩的标准,就近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山林、水塘、牧场等作为学校勤工俭学的生产劳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