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慢就业”得掌握好火候
“慢就业”不是无原则地推迟就业,不是逃避就业,更不是不就业。
新生入学季,毕业生就业季,最近,“慢就业”这个词常被提起。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进行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
如今,确实有一批90后年轻人告别了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快”,无疑是一种时代病。大学毕业了,既不赚钱也不求学深造,而是想静静捋一捋思路,留给自己一些时间接触和适应社会,多些自由和洒脱,也算“磨刀不误砍柴工”。假如家庭能认可,也能负担得起,确实不干别人什么事儿。毕竟,人跟人不一样,谋定而后动也是聪明而负责任的做法。
当然,专家对此有更“高大上”的评价:“慢就业”代表大学生对被动就业、盲目就业的反思,由关注就业效率转向关注就业质量,体现了大学生择业观念理性化、多样化的转变。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选择,最好是一种自觉而积极的选择。“慢”可以,但不该是一种懒散的“慢”,一种逃避的“慢”,更不该是一种“有钱任性”的“慢”。
因为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年轻人――总是把“想清楚”当成逃避责任的借口。是的,父母也许不指望你分担担子,但时间就这么拖着,真的就能发现自我、参透世事、看清未来了?更多的时候,实实在在的就业竞争是容不得你观望的,对年轻人来说,“抓紧干”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慢就业”不是无原则地推迟就业,不是逃避就业,更不是不就业。因此,一定要掌握好火候,设定一定的期限。这年头,对年轻人来说,好活儿本就不好找。如果一味纵容“慢就业”,慢拖成了懒,懒久了变成“啃老族”,斗志全失,麻烦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