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工作刚刚开始,IT工程师小赵就开始频繁关注各大网站的招聘信息。近三年来,小赵每年都加入了年初的“跳槽潮”,每次跳槽,都得到了翻倍的薪水和更高的职位,2012年年初,“跳槽潮”又一次汹涌而来,小赵难抵诱惑……
据前程无忧网站提供给《中国经济周刊》的信息,1月30日--2月5日,春节后第一周,人才市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开门红。仅前程无忧的日招聘职位就已达到186万多个,比2011年同期增长9.1%。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也曾以跳槽为主题制作了一期节目。
“根据简历分析和猎头组的粗算可以发现,今年的‘跳槽潮’来得更早、更猛烈。”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北京、广州人才需求剧增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深”呼声不断,但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一直都拥有最庞大的人才吞吐量和最多元的就业机会。
仅从前程无忧提供的人才需求总量来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仍位居前四位。2012年第一周,四大一线城市的人才需求量就占到职位总量的49.9%,北京和广州的人才需求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6%和11.5%。
“欧债危机并未对中国企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自身的调整拉动了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深受日益攀升的离职率困扰的雇主也不得不加大招聘的力度。”王剑认为,经济大环境的趋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和择业机会。
另外,北京、广州企业总量庞大,可选择性强,容易形成大规模的“跳槽潮”和人员变动。王剑分析:“一线城市位居人才交流市场第一梯队,跳槽几率也高----因为同行业企业较多,可选择的余地大,一线城市的员工忠诚度远低于二三线城市。”
IT制药房地产名列跳槽榜前三
从行业来看,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人才需求“爆棚”,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33.2%和24.5%,与计算机硬件行业人才需求减少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介绍,移动互联网已成新一轮投资热点。“这个新领域九成以上都是小公司,技术和营销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用人之需。”
由于小公司众多,在企业稳定性不强的前提下,薪酬诱惑成为各家公司吸引人才的杀手锏,因此,IT行业也成为跳槽频率最高的行业。
与IT行业连年热门相比,2012年,制药行业突然跻身亚军宝座令人惊叹,过去几年中,制药行业一直罕有上榜。
年初,不少跨国医药公司如默克、诺华、赛诺菲和阿斯利康等都传出在欧美市场的裁员计划。但在中国市场,制药行业却成为人才吸纳的巨头。据前程无忧统计,生物、制药行业的职位发布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10.9%,其中,医药销售代表需求最大,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等岗位也有较大缺口。
“欧美各国政府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不断缩减国家医疗开支,导致以专利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西方医药公司经营艰难。”冯丽娟分析, “比较之下,中国医保制度逐渐完善,医疗开支在逐年增多,市场潜力无限,而且,成本更低的中国市场也为仿制药的生产提供了沃土。”
外企的扩张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外企普遍薪资优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高、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具有成熟资源和工作经验的销售和技术人员开始“转土为洋”,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一直稳居人才交流市场老大的位置。2012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逐年趋紧,房地产行业的职位发布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屈居第三。
“2009年和2010年,房地产投资一直高速增长,两年的住宅用地出让规模都达到8亿平方米以上,疯狂拿地后,两年捂盘期大限将至,2012年将有不少项目不得不开工推盘。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用人需求仍将维持在高位。”冯丽娟说,今年,与地产行业相关的工程、机械、能源类和建筑装潢类职位在节后一周分别增加了12.5%和1.3%,增量主要在二三线城市。
去年年底,房地产企业裁退销售人员的风潮轰动一时,同时,很多房地产营销人员因销售业绩不佳而收入锐减,主动离开公司。2012年,以减少库存压力为第一目标的房地产公司加紧了对售楼人员的招聘。
年终奖“晒”出烦恼
根据前程无忧的调查,个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31%)、对目前薪酬福利不满意(30%)、企业发展不佳(14.5%)分列求职者跳槽原因前三位。
“‘跳槽潮’中一部分是职场新人,他们浮躁冲动、盲目跟风,薪资、职位、发展前景、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甚至是上下班路程的远近都会成为跳槽的原因。”王剑介绍说。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去年年底,微博晒年终奖意外成为火热一时的职场话题,甚至催化了新一年“跳槽潮”的愈演愈烈。
2011年年底,前有一汽大众被曝发放27个月的工资当年终奖先声夺人,后有企业发棺材发馒头冲抵年终奖震慑全场。在晒年终奖的大潮中,“羡慕嫉妒恨”成为很多职场新人的心理感受。
“攀比的心态造成了集体心理波动,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是因为年终奖才跳槽的。”小赵说。
根据智联招聘在2011年推出的年终奖特别调查显示,10770名接受调查的职场人中,仅有51.31%的企业设置了年终奖。在获得年终奖的职场人中,43.7%年终奖在5000元以下,56.3%拿到了5000元以上的年终奖。
最有趣的是,对年终奖的发放表示满意的职场人仅有三成。“2011年CPI一路上涨,物价节节攀升,但是工资和年终奖的涨势却不那么明显,比较之下,心理不平衡的人很多。”一家民营医药企业的财务主管刘雨欣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刘雨欣既是年终奖的获益者,又是年终奖金额的制定者,她的矛盾心态体现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年终奖是根据当年盈利水平决定的,在人员流动性大、用人成本年年走高的形势下,年终奖让企业不堪重负。”
为了防止员工拿了年终奖就跳槽,企业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很多企业将年终奖延迟到来年发放,还有企业直接取消了年终奖,选择以提薪的方式鼓励员工,更绝的是,有的企业把年终奖‘切块’,在来年分期发放。”
归根结底,严控年终奖的力量仍然不足以抵抗“跳槽潮”的诱惑。“企业必须认识到用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策略和多样的手段,才能维系长期经营。”猎聘网CEO戴科彬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企业必须拿出有竞争力的待遇和回报,培养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信心和对公司的认同感,并给员工创造成长的空间,如:分享、培训、进修、升迁机制等,才能实现企业人员的最终稳定。